• 2019年第33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人工智能与就业变革

      2019, 33(3):1-4.

      摘要 (20) HTML (0) PDF 817.74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职业种类、就业规模和劳动者收入的影响,认为在短期,“机器换人” 岗位集中在低端服务业、制造业和金融等行业,而未来则会渗透到医疗、教育、养老等行业,因而失业和再就 业以及收入差距扩大是政府应关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合理进行二次收入分配 以及深入开展教育和未来培训的建议。

    •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2019, 33(3):5-14.

      摘要 (30) HTML (0) PDF 1.22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给经济社会带来了更为深刻的影响,在给人类创造价值的同时,也 给就业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效应。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在以往学者所构建的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 机理框架基础上,针对人工智能的特点,增加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产品的个性化设计和服务 方式以及工作模式和组织形态的影响的研究,并对就业产生的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 上构建了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

    • 人工智能对北京市就业的影响及应对

      2019, 33(3):15-19.

      摘要 (63) HTML (0) PDF 931.91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北京市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就业的结构性变化,使人工智能与北京 市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关系由单向影响,被动适应到双向互动,主动适应,最终到动态匹配的理想状态,这将对 促进北京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因此,应系统化构建产业、人才、就业创业、社会保障、 教育培训、区域联动相互协调的政策体系,从产业发展、劳动力市场结构调整、心理疏导、区域联动四条路径 着手,在解决北京市就业结构问题,降低劳动者就业转换成本,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基础上,实现政府科学管 理和劳动力市场平稳过渡的双重目标。除政府的提前应对外,还应充分发挥市场的自组织自适应自调节机制, 厘清政府与市场调节作用的边界。

    • 中国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的历史与理论思考

      2019, 33(3):20-27.

      摘要 (135) HTML (0) PDF 858.37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历史与理论结合的方法,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产生发展的历史、理论逻辑及其规律 作了分析阐述。研究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是中国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中国 化的伟大成果;是时代精神的升华;是在总结经验中曲折发展的;它的发展关键要靠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会 工作者的勤奋实践、探索思考和开拓;按照新的时代和任务的要求,一定要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向前进。

    • 推拉理论视阈下来华留学生毕业回国的影响因素研究 ——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

      2019, 33(3):28-38.

      摘要 (82) HTML (0) PDF 875.15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来华留学生是“一带一路”倡议得以向前推进的重要人才和智力资源,留学生毕业回国后能在 推动中国企业人才队伍国际化建设、促进国家间友好往来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研究以推拉理论为依 据,在上海市部分留学生集中的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来华留学生回国就业的因素 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影响来华留学生回国因素中,留学生来源国方面的拉力作用大于中国方面的推力, 不同区域、不同学历的来华留学生回国的推拉力因素具有显著差异,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掌握程度的提高会减 弱留学生回国拉力的作用程度。

    • 台湾劳资关系调节“失灵”与发展的制度出路

      2019, 33(3):39-46.

      摘要 (24) HTML (0) PDF 1.36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台湾劳资关系是观测台湾基层社会关系状况的重要指标,集中反映了台湾基层社会矛盾和集体 行动的发展动向和态势。近年台湾劳工阶层普遍处于“长工时、低薪酬、少休假”的低水平劳权状态,在民进 党上台后推行的“一例一休”修法改革激化下,劳资关系调节的劳动法律调节机制、劳资谈判机制和政党调节 机制三个层面都出现了“失灵”现象,反映了劳工阶层不满台湾当下经济发展困境的阶层意识,又映射了台湾 资本主义在复杂变迁的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发展局限,同时也为台湾劳工阶层从政治赋权、集体博弈和青年劳工 群体整合等层面来改善自身权利与命运带来了机遇和制度出路。

    • 互联网普及程度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分析

      2019, 33(3):47-56.

      摘要 (105) HTML (0) PDF 925.98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基于 2002-2016 年的全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互联网普及程度对非正 规就业的影响,发现互联网普及程度对非正规就业比例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互联网的普及提高了社会整体的就 业质量。进一步使用滞后一期互联网普及程度作为工具变量,两阶归结果表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此外,为了 排除《劳动合同法》对研究结论的影响,本研究使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前的样本进行检验,发现互联网普 及程度对非正规就业比例的负向影响仍然显著。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兼并重组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力研究 —— 以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企业为例

      2019, 33(3):57-68.

      摘要 (25) HTML (0) PDF 1.19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基于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企业的调查,从员工自制力、企业管理力、工会协商力、政府指 导力和非政府组织监督力等五个维度构建了劳动关系协调力对雇员和谐感受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中国制造 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力与雇员和谐感受之间的路径系数。研究表明,员工自制力、企业管理力、政府指导力和非 政府组织监督力对雇员和谐感受具有显著性的正向作用,它们的路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非政府组织监督力、 政府指导力、员工自制力、企业管理力。工会协商力对雇员和谐感受虽然具有正向作用,但不显著。构建企业 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健全“五力联动”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其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 企业工会的使命和职责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增强,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维权行为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研究综述

      2019, 33(3):69-77.

      摘要 (25) HTML (0) PDF 1012.93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改革开放促进了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发展,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劳动者权益 不受侵害。然而在实践中,受到效率优先思想的影响,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反映在理 论研究中的文献数量起伏不定、总体偏低。要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完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企业民主管理需要发挥更重要作用。

    • “家庭办公”的工伤认定标准探究

      2019, 33(3):78-84.

      摘要 (40) HTML (0) PDF 832.03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互联网时代催生富有弹性的新型劳动样态,“家庭”与“办公”的结合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 同时对现行工伤体系提出了挑战。如在(2017)最高法行申 6467 号案件中,传统工伤认定的时空要素面对场所 功能混同而失灵,如何准确界分“家庭状态”与“办公状态”成为遂行要件判断的关键。同时,现行工伤认定的“危 险增加规则”失去适用基础,起因性因果关系在中性风险和混合风险中如何判断也成为难点。因此,亟需从现 实挑战入手分析工伤认定标准,重新依遂行性和起因性构建新规则,并围绕此两点确立总量理论为认定基准, 以应对家庭办公工伤认定的难点,从而进一步完善工伤认定体系。

    • 北京高校教师职业健康风险认知特征研究

      2019, 33(3):85-95.

      摘要 (36) HTML (0) PDF 950.13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教师不仅是集脑力与体力劳动于一体的职业,也承受着较大的职业压力,其职业健康问题成为 影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制约因素。通过对北京 4 所高校教师职业健康现状进行的调查分析,发现学校因 素是影响教师职业健康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进一步建立了北京高校教师职业健康风险认知的回归模型,对影响 北京高校教师职业健康风险认知的 13 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了制约当前教师职业健康风险认知的 5 个变量,即 年龄、职称、职业压力、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其中职业压力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健康风险认知影响最为显著, 而性别因素未呈现出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高校实际,提出了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对策。

    • 就业稳定性、市民化意愿与农民工消费

      2019, 33(3):96-111.

      摘要 (70) HTML (0) PDF 986.33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广东省 2740 份农民工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工的稳定就业促进市民化意愿增强,进而增加 其消费的作用机理,并探讨了城市差异对其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就业稳定性对农民工消费有着显著的正向影 响,并存在以市民化意愿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存在被城市差异调节的市民化意愿中介效应。 在非一线城市,市民化意愿的中介效应显著存在。而在一线城市,市民化意愿的中介效应则不存在,即一线城 市中就业稳定性并不能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因此,提升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在制定和实施差别落户政 策中应该对农民工开放更多机会,对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与消费至关重要。

    •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推动工会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2019, 33(3):112-117.

      摘要 (28) HTML (0) PDF 835.17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立足于浙江经济社会新变化和新特点,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巩固阶级基础的高度,在省域层面上就工会事业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生动实践。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 书记推动全国群团改革和工会事业发展的实践基础,两者在实践风格上有着鲜明的一致性。

    • 建国前后陈云论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及意义

      2019, 33(3):118-124.

      摘要 (113) HTML (0) PDF 842.40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国前后(1948-1953 年),陈云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他在六次劳大报告中提出解放区工 会工作任务,标志着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后工会工作方针的根本转变。之后,他将工会工作置于国家建设的大局中, 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作出了一系列论述,如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关心工人的切身利益, 重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等,这些思想和主张丰富了建国初期的工运方针,推动了建国前后工人运动的发展和 工会工作,为新中国工运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主编:吕明涛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237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60/D

创刊时间:1987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