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33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集体合同的私法结构

      2019, 33(4):1-14.

      摘要 (32) HTML (0) PDF 1.17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集体合同是一种自治机制和市场机制,这种自治基础上的市场机制本身导致其与传统私法的合 同制度难以分离。从法教义学角度看,集体合同以私法合同的形式成立和消灭,对工会和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 联合会具有债权效力,这些都是私法现象;传统私法曾试图通过代理理论和有利于第三人的合同理论解释集体 合同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效力,但都不能自圆其说。为此,大陆法系国家承认了集体合同对劳动者和用人单 位的规范效力,并提出社团理论、国家授权理论、自治理论,分别从社会法、公法、私法的角度解释上述规范 效力。从中国集体合同制度发展的历史、社会经济基础和制度设计来看,私法的解释方案依然最优:集体合同 以合同的方式成立,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行为获得对全体劳动者的约束力,即规范效力。因此,集体 合同是一种私法上的制度。

    • 试论劳动法的社会法特质

      2019, 33(4):15-24.

      摘要 (30) HTML (0) PDF 858.31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劳动法与民法的关系,尤其是劳动合同法与民法的关系,一直是近二十年来法学界研究的热点 问题。国内的社会法研究更多着眼于实在法层面,尤其是围绕法律部门之社会法,难以在社会法与强调自身已 经实现社会化的现代民法之间划出明晰界线。社会法需要进行法理与法哲学思考,通过何为“社会法”之“社 会”、何为“社会法”之“法”、“社会”之“法”与社会法是何种关系这三个问题揭示社会法的特质,继而 论证劳动法作为典型的社会法,难以在民法体系内实现逻辑自洽。此外,社会法的核心是有机体内的伦理规则, 但并不完全排斥契约,合意的“触发性作用”仍不可或缺,劳动争议可以在一定范围适用民法规则。

    •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美国华人科技人才回流

      2019, 33(4):25-30.

      摘要 (107) HTML (0) PDF 839.72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美国国内目前的整体环境及其发展趋势使中国招揽美国华人人才回流的必要性增强,可能性增大, 有利条件前所未有。因应形势加大力度招揽美国华人科技人才回流,加大力度招揽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和跨国公 司研发中心投资等举措,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从更深远背景上考察,其成效还关系到国民对政府的政治 认同和民族凝聚力。

    • 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 基于劳动行政法规视角的研究

      2019, 33(4):31-38.

      摘要 (15) HTML (0) PDF 801.51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现行劳动立法过分倚重劳动监察,劳动监察适用情形又非常宽泛且执行不力。与此同时, 我国现行劳动立法对劳动行政指导、劳动行政服务、劳动行政激励手段基本虚置不用。因此,欲构建新时代和 谐劳动关系,我国劳动行政法律制度亟待完善、创新。

    • 过度劳动形成机理的博弈分析

      2019, 33(4):39-44.

      摘要 (21) HTML (0) PDF 986.48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预防过度劳动的相关制度、措施与愈演愈烈的过度劳动问题形成巨大的反差,为了缓减过 度劳动现状,探究其形成机理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运用博弈论方法对过度劳动的形成机理从强制性过劳和诱致 性过劳两个方面进行剖析,指出强制性过劳和诱致性过劳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劳动监察立法 , 增大违法成本;在工资制度、激励制度制定中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并构建适度劳动的衡量机制,健全人力资源 管理制度;以科学手段预防“过劳死”问题等措施,来缓减过度劳动现状。

    • 人工智能时代人才赋能系统构建理论与应用探析

      2019, 33(4):45-49.

      摘要 (86) HTML (0) PDF 2.61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工智能在人才管理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组织如何发展人才、实现人才的价值,依旧是 人工智能应用探索的关键。人才赋能系统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为组织人才发展提供了有效智能化工具。本研究在 指出人才赋能系统构建是人工智能时代下人才管理与发展的新机遇的基础上,介绍了人才赋能系统的内涵和理 论基础,并阐述了人才赋能系统的普遍适用性及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广东工会改革研究 —— 基于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参与的视角

      2019, 33(4):50-59.

      摘要 (37) HTML (0) PDF 863.05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持续的制度建构,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参与制度不断健全完善。但是,当 前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冲突事件的多发,说明在制度化、民主化和多元化的基础上,职工参与还需要提高参与质量。 广东工会经验表明,通过创新执行机制强化职工参与是新时代工会改革能有所突破的关键,而加强基层工会建 设发挥企业工会的主体性参与作用,培育职工的参与意识与能力,以及通过集体协商发展劳资协商民主,是提 高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参与质量、化解劳资矛盾与冲突的三条基本路径。

    • “后雇员社会”工作的认知转向:解构与重构

      2019, 33(4):60-66.

      摘要 (64) HTML (0) PDF 806.73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自由工作者的大量涌现,传统的雇员社会正逐渐消失,雇员制下的工作结构也随之被颠覆 和瓦解,个体和组织对工作的理解不断更迭。本研究以工业时代为起点,通过解构工作空间、工作伦理、工作方式、 工作关系的历史变迁与认知转向,重构了后雇员社会下工作的应有理解与定义:工作空间从过去的实体化向虚 拟化转向,实体办公空间的“场所效力”由单一的雇主导向、工作需要导向,向员工需求和企业文化导向转移。 工作意义被赋予了多元表达,从侧重外在价值到关注内在,从“利己”到“利他”。传统以固定岗位和科层管 理为特征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正在让位于以任务分解、灵活雇用为导向的工作管理方案,员工更多地与企业形 成了一种联盟关系,未来的企业人员管理将以“引领工作”和“激活工作者”为使命。

    • “见义勇为致伤”的工伤认定标准探析 —— 基于指导案例 94 号的分析

      2019, 33(4):67-74.

      摘要 (25) HTML (0) PDF 975.79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职工因见义勇为负伤,能否纳入视同工伤,实践争议不断。在法律规定模糊的情况下,指导案 例 94 号运用目的和体系解释,将见义勇为,即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而负伤行为纳入视同工伤。但该案裁判要旨 的射程及与《工伤保险条例》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关系仍需厘清:《条例》该项规定应当限缩为维护公 共利益所面临紧迫危险而负伤的行为;本案的裁判要旨应为:“职工见义勇为,为制止公共利益面临紧迫危险 的违法犯罪行为而受到伤害的,属于视同工伤情形”;以“抢险救灾行为”为参照物,见义勇为行为与该项规 定具有一致性。裁判要旨的射程为“保护公共利益所面临的紧迫性行为”。因此,勇于救人而负伤可以纳入视 同工伤。最后,社会效果考量也是解释过程要考虑的因素。

    • 政府培训能否缓解农民工的过度劳动? —— 基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分析

      2019, 33(4):75-87.

      摘要 (57) HTML (0) PDF 1.12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 2013 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政府培训对农民工过度劳动的影响。研究结果 表明农民工群体的过度劳动问题严重;政府培训有助于降低农民工群体过度劳动的概率;政府培训通过提升工 资和增加就业机会降低男性农民工过度劳动的概率,而主要通过提升工资来降低女性农民工过度劳动的概率; 政府培训明显降低了农民工群体过度劳动的程度,且对过度劳动越严重的农民工作用越明显。因而,政府部门 一方面应增加针对农民工群体的培训数量,并提升对女性农民工群体培训的专业性,以降低农民工群体过度劳 动的概率;另一方面针对过度劳动较严重的农民工群体,可以采取更加优惠的培训政策,以增加其接受培训的 机会,降低其过度劳动的程度。

    • 全面薪酬满意度能提高零售企业员工工作绩效吗?

      2019, 33(4):88-100.

      摘要 (49) HTML (0) PDF 1.86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 C 超市员工为样本,探讨全面薪酬满意度的测量及其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以及员工敬业度的 中介作用和全面薪酬沟通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零售企业全面薪酬满意度由薪酬、职业发展机会、绩效认可、 工作 - 生活平衡和福利满意度五个维度组成;其中,绩效认可、工作 - 生活平衡满意度对工作绩效有显著正向 影响,而薪酬、职业发展机会和福利满意度对工作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同时,全面薪酬满意度五个维度对员工 敬业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绩效认可、工作 - 生活平衡满意度又通过员工敬业度,对工作绩效产生了影响。 再者,全面薪酬沟通正向调节了绩效认可、工作 - 生活平衡和福利满意度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也正向调节了 员工敬业度在绩效认可、工作 - 生活平衡、福利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即全面薪酬沟通程度越高, 员工敬业度的中介作用越强。

    • 兼顾生产与生活:1949-1956 年工会生活福利工作论述

      2019, 33(4):101-111.

      摘要 (65) HTML (0) PDF 888.70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组织高度重视职工的生活福利,就如何在发 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的生活福利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经过不断改进与优化,一套能够兼顾生产与生 活的工会生活福利工作理论初步形成。但在实践中,生产与生活难以兼顾。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根植于高度 集中统一的政治经济体制,只有变革体制,工会生活福利工作才真正有可能实现“在增加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 善工人生活”。

    • 习近平劳动观的辨证维度探析

      2019, 33(4):112-118.

      摘要 (24) HTML (0) PDF 802.75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习近平劳动观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思维分析劳动而形成的关于劳动与劳动者的完整的系统 的看法与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肯定劳动对于国家发展的伟大意义,提 倡劳动者积极参加劳动实践,保持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劳动本色的同时,更加重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更加 关注劳动者个人的发展。强调劳动在个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劳动者通过理论学习提高劳动水平,要 求国家与政府为劳动者提供完善的劳动保障,教育全社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这体现了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 劳动实践与理论学习,艰苦奋斗与劳动保障,淡泊名利与尊重劳动之间的辩证关系。

    • 服务型工会公共平台建设研究

      2019, 33(4):119-124.

      摘要 (17) HTML (0) PDF 909.17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服务型工会平台建设是实现工会组织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方式,其在理论上与公共服务供给理 论有契合之处,也是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互联网 +”背景下建设服务型工会公共平台具 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服务型工会平台建设存在职工认可度不高,工会工作处于信息孤岛状态,缺乏长效机 制和专业性,存在信息隐患等问题。为此,在建设中必须突出党的领导,强化互联网思维,打造统一的工会“互 联网 +”普惠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会员实名制数据库。

主编:吕明涛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237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60/D

创刊时间:1987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