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吕明涛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237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60/D
创刊时间:1987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21, 35(4):1-6.
摘要: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战略任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 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统筹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指导。研究认为,大中小学劳动 教育一体化建设具有可行性、必然性、实然性,新时代又面临最新的育人目标、全面的教育体系、更新的教材内容、 先进的实施方法等现实要求,因此,各学段的劳动教育都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 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制订劳动教育一体化大纲,实现劳动教育一体化联动,凝聚劳动教育一体化合力,构建 劳动教育一体化平台,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1, 35(4):7-14.
摘要:恩格斯一生都很重视工人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他认为:要使工人阶级通过社会主义道路解放 自己,必须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团结成一个阶级整体来为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社 会主义要从理论变成现实,也需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信奉共产主义理论的、有实践力量的共产主义者;在 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中,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革命实践教育相结合,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批判非社会主义思潮相 结合,承认无产阶级领袖作用和反对个人崇拜相结合。为发挥恩格斯关于工人群众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本研究建议:新时代应该重视对工人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注意把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新时代工人群众 的特点结合起来,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2021, 35(4):15-25.
摘要:人口普査不仅可以为人口研究,而且可以为国家制定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査资料,结合历年人口统计和以往各次普査数据,研究对中国最新人 口态势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归纳与分析,发现我国人口的最新变化主要体现为:全国人口规模继续增长,但增 长速度和幅度持续放缓,并向零增长和负增长趋近;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人口持续减少。研究认为, 应釆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治理出生性别比、持续提升人口素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等措施,以适应人 口形势的新变化。
2021, 35(4):26-32.
摘要:比利时作为典型的欧洲发达国家,在养老体系和长期照护制度建设上积累了较为成功的经验。本 研究归纳和分析比利时养老模式、相关养老法规政策、养老经费筹集以及服务提供方的资质等,意在为进一步完 善我国的养老体系提供参考。当前,比利时形成了居家养老、短期照护、老年公寓、养老院、老年护理院和老年 病房等6种养老模式,并具有完善的法规和政策来指导照护床位数设置、养老经费使用、社会保险缴纳以及服务 提供者的资质确定。借鉴比利时经验,研究认为,我国可以加强养老保障制度顶层设计,促进多元养老模式和谐 发展,并发挥社会组织力量,培养老年健康专业人才,以不断完善我国的养老体系。
2021, 35(4):33-41.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约用工模式越来越普遍,我国涉网约工劳动争议日益凸显,已成 为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突出新问题之一。网约用工因其保留了一定的劳动关系特征,又与劳务关系、承揽关系 等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加上相关法律法规滞后和电子证据适用较难,以及网约工群体的规模性和 劳动方式的相似性等原因,使涉网约工劳动争议与传统劳动争议相比,具有争议焦点新、涉案主体多、争议解 决难、社会影响大等典型特征。为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和数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建议:各级党政、 互联网平台及关联用工企业、相关行业协会、网约工及工会组织共同参与,科学合理化解矛盾,形成共建共享 共治、高效化解相关劳动争议的新格局。
2021, 35(4):42-50.
摘要:自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首次纳入劳工标准以来,自贸协定纳入有执行力劳工标准已具 有区域劳工规则构建意义,其中《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劳工标准最具代表性。该协 定要求缔约国在国内法中接受载明的劳工权利,使劳动争议受制于争端解决机制,并允许采用制裁措施,赋予劳 工标准可执行力,实现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中国政府已明确表示,将积极考虑加入CPTPP,这充分彰显了 我国支持多边主义的一贯立场。然而加入CPTPP,我国将面临与有执行力劳工标准有关的挑战。研究认为,我国 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应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统筹推进劳动法领域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积极参与区域劳 工规则的构建。
2021, 35(4):51-58.
摘要:《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一部极具现实性、批判性、革命性的纪实著作。通过深入调査,在《英 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恩格斯将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揭露得淋漓尽致,并在其中提出了保障工人饮食、住房、医疗、 受教育权利等权益保障思想。这些思想具有极强的人民性、革命性、平等性,对我国当下提升新时代工人阶级 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可通过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发挥工会作用,切实维护工 人阶级利益等来提升其获得感;通过提升新时代工人阶级的思想修养,充实工人阶级的精神世界等来提高其幸 福感;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等以增强其安全感。
2021, 35(4):59-67.
摘要:劳动争议仲裁属于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话语体系下的法定仲裁,与以民间合意自治为基础的 商事仲裁无制度生成上的关联性。研究认为: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予执行是基于协议仲裁的一裁终局属性所生成 的救济途径,不应适用于作为诉讼前置程序的劳动争议仲裁,并易造成重复救济,对效率和保护弱势劳动者的价 值追求目标造成损害;相关司法解释为追求社会效果创设了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监督程序,混淆了法 定仲裁和协议仲裁的界限,扩大了民事诉讼法第237条的适用范围,易带来法律冲突和适用困境。研究建议,对 劳动争议仲裁裁饒行司法审査,需尊重其公法属性,严格依据法律规定,按照法律赋予的救济手段作出裁判。
2021, 35(4):68-7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的深度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群体。 农民工群体是社会工作重要的服务对象,农民工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农民工婚恋问题是农村劳动力 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成为_个值得研究的领域。研究认为,农民工婚 恋问题与企业社会工作关系密切,企业社会工作在解决农民工婚恋问题方面存在先天优势。研究建议,企业社会 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应该通过企业、社区场域,并依托工会和党建资源,不断完善社会工作模式,实现以企业 社会工作路径解决农民工婚恋问题的常态化。
2021, 35(4):75-86.
摘要:当下我国社会对家政职业的认可度仍然较低,严重制约着家政行业职业化、规模化发展。菲律 宾的家政教育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基础,不仅使家政劳动意识得到启蒙传播,国民 树立起了公平职业观念,更助力培养家政专业化人才,满足市场需求,造就了世界品牌“菲佣” o菲律宾完备 的家政教育体系为“菲佣”职业化提供了有力的教育支撑。借鉴菲律宾经验,为推动我国家政教育和家庭劳动教 育建设,研究建议:加快构建覆盖教育全过程的家政教育体系,大力传播家政劳动意识,提高家政服务行业的社 会认同;充分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完善高等家政教育体系,吸纳更多人力资源进入家政行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建设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_*化的家政人才培育体系,切实保障和提高家政行业服务质量。
2021, 35(4):87-96.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的就业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导致各国的劳动参与率在疫情中普遍出现 明显下滑和附加性劳动力效应失效,使得本次疫情中的失业率统计对失业的真实程度严重低估。通过中国与部分 国家疫情期间的失业情况比较,本研究发现:政府的保就业政策、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疫情的成功应对是我国就 业情况在如此严重的疫情冲击下总体保持平稳的主要原因,而对“抗疫情“和“保经济“的关系理解和处理的不 同是国家间疫情应对效果差异的思想根源之一。后疫情时期,我国结构性就业压力较大,本研究建议:保就业仍 是首要任务,需加强对失业的监测统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力日强非正规就业、灵活就业模式的劳动保障。
2021, 35(4):97-115.
摘要:系统考察女性劳动者选择非正规就业的因素,不仅对揭示其非正规就业选择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其权益保护也具有深远影响。本研究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査(CSS)数据,分析女性非正规就业的影 响因素,并考察影响非正规就业女性选择不同就业身份和职业类型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就业已经成 为女性非农就业的主要途径;户籍等个体特征、家庭中子女数量等家庭因素以及所在地区等对女性劳动者非正 规就业选择有显著影响,而人力资本不但对女性非正规就业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对其就业身份和职业类型的选 择也有显著影响。研究建议:应完善非正规就业政策,结合影响女性非正规就业的因素制定措施保障其合法权益, 提升女性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而提高女性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就业质量。
2021, 35(4):116-124.
摘要:当前,我国已形成由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平台体系构成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但重点群 体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包括农民工就业信息获取难、大学生就业供需匹配难、 退役军人就业人岗匹配难以及困难群体就业内生动力弱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就业信息传输机制不完善,就业 供需匹配机制不完善,就业能力提升渠道有限及就业榜样带动效应不强等。研究建议:进一步完善就业支持体系, 构建就业信息传输机制,建立就业供需匹配机制,拓宽就业能力提升渠道,完善典型事例示范体系,以就业支 持体系的优化升级来提升就业质量,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主编:吕明涛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237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60/D
创刊时间:1987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