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37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新阶段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 :聚焦高校人才教育

      2023, 37(3):1-10.

      摘要 (11) HTML (0) PDF 1017.71 K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力资本是支撑我国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科教兴 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这就要求高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整体水平依然不高, 不仅不能充分满足当前的需要,与未来发展的需要更是存在明显差距。影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两大深层 问题是高校行政化问题和东亚教育模式问题,前者是造成我国高校人才教育中存在诸多扭曲效应的根源性因素, 后者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深层问题。研究建议:我国未来高校人才培养需要树立 实用主义导向、创新导向、长期导向、竞合导向、学术—教学均衡分流导向和适度教育导向;采取系统性思维 看待高校人才培养问题,根据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采取综合措施推动高校等机构去行政化;同时从源头入手, 逐步转变应试教育体系,合理设置学科及按照需求动态调整不同学科招生人数,不断深化国际合作。

    • 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战略内涵与实践路径

      2023, 37(3):11-19.

      摘要 (12) HTML (0) PDF 886.65 K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新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必须密切结合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以及 数字经济对现代化发展模式和发展动力的深刻影响。本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发 展模式和发展动力,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内涵是发展高质量的数字经济。研究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 须以发展数字经济为抓手,全面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加快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全面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普惠水平, 并为积极构建全球网络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劳动教育 100 年的总结与展望

      2023, 37(3):20-28.

      摘要 (14) HTML (0) PDF 1010.45 K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劳动教育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回眸历史,中国百年劳动教育的发 展经历了萌芽起步、探索推进、稳步发展、创新飞跃四个阶段,分别呈现出为政治动员服务、为生产建设和阶 级斗争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素养教育服务的价值侧重。总结百年历史演变,劳动教育在发展完善过程中, 始终将党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将时代的迫切需要作为发展方向、将多样的教育形式作为重点要求,这为 劳动教育的继续开展提供了借鉴。展望未来,在剖析劳动教育发展的复杂形势和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应明确劳 动教育的地位、确立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坚持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本质底色、构建多方共育的教育格局, 从而发挥劳动教育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培根、筑基、育人。

    • 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以工会组织为例

      2023, 37(3):29-35.

      摘要 (11) HTML (0) PDF 1004.79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群团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推进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党的十八 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本研究以工会组织为例分析指出,群团组织参与社 会建设有利于发挥党在推进社会建设中的统领作用,有利于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建设理念,有利于贯彻依 法治国方略、提高社会建设的法治化水平。群团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 补充作用、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在维权和化解矛盾中发挥协商协调作用、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等。基于此,研 究建议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提升群团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强化维权服务职责,增强参与的主动性和时效性; 加快智慧工会建设,创新参与方式;努力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牢牢把握住工会参与的底线;加强基层工会 建设,壮大参与力量。

    • 二七坚毅斗争精神的形成与弘扬——纪念伟大二七斗争一百周年

      2023, 37(3):36-43.

      摘要 (11) HTML (0) PDF 1004.91 K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百年前爆发的伟大二七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第一次工运高潮中的重大事件。这场伟 大斗争铸就了二七坚毅斗争精神,残酷的阶级压迫积聚了这一精神的火种,争自由、争人权的口号燃起了这一 精神的火焰。二七坚毅斗争精神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因为它源自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伟大建党精 神的践行和拓展,推动了党的精神谱系的传承与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传承与弘扬二七坚毅斗争精神, 就要坚持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坚持党的思想理论的武装,坚持斗争的正确方向,坚持增强斗争的本领,坚持 开拓创新,依靠顽强奋斗打开工运事业发展新天地。

    • 论中国工会学的学科自主性

      2023, 37(3):44-53.

      摘要 (11) HTML (0) PDF 1016.32 K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主性是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内在特性,强化学科自主性是贯穿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理 论研究的基本线索,是工会学作为独立学科的本质性规定。工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基础和知识疆域有其自身 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是由中国工会的历史传统、价值内核、指导思想、组织原则、结构特征和制度精神等因 素共同决定的,这是设置工会学学科的基本依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工会学学科,是中国工运 事业和工会工作的一件大事,这对于开辟马克思主义工会学说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 会发展道路守正创新,构建中国工会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专业—产业—职业—就业”的四业贯通——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路径突破

      2023, 37(3):54-62.

      摘要 (14) HTML (0) PDF 1.14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抗疫三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积累,2023 年将有 1158 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政府需要从以下 几方面着力强化就业措施:强化高校毕业生集成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互相推动;着力产业链供应链提升, 满足双循环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基于数字经济时代导向,实现“自由人联合体”就业;满足更加优质教育期盼, 突出“职普融通”引领作用;重视人才战略布局定位,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由此,实现“专业—产业— 职业—就业”的四业贯通,是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突破性路径。

    •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观点述评

      2023, 37(3):63-74.

      摘要 (22) HTML (0) PDF 1.05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受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本研究在梳理高校毕业生就业相 关理论的基础上,从毕业地、高校类型、学科及家庭因素等方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了总结。研究认为, 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劳动力需求收缩、就业稳定性变差、“慢就业”现象升温及就业歧视加剧等, 原因主要是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性失衡、用人单位适合毕业生的岗位稀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及就业服 务缺乏针对性等。研究建议,为改变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应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 建立健全教育与就业的联动机制,提高高校就业工作实效性,同时毕业生也应顺应变化转变观念,制定职业规划, 培育就业能力。

    • 灵活就业流动人口就业质量与居留意愿研究

      2023, 37(3):75-91.

      摘要 (12) HTML (0) PDF 1.07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灵活就业已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促进流动人口中的灵活就业者实现高质量就业对城市人 力资本集聚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 2017 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测度灵活就业流动人口就 业质量,并探究其对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受教育水平、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灵活就业流动人口 的就业质量均小于有固定雇主的标准就业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灵活就业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提升会显著增加 其居留意愿;同时,减少对灵活就业流动人口的“身份歧视”、降低买房困难、增加技能培训及地区互联网经 济的发展亦可间接增加其居留意愿。研究建议:应提升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水平,建立更为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 体系,提高灵活就业流动人口的当地社保参保率,降低其在当地的买房困难,以提升灵活就业流动人口的就业 质量,进而增加其居留意愿。

    • 元宇宙时代劳动力市场的创新变革、风险挑战与治理之策

      2023, 37(3):92-105.

      摘要 (19) HTML (0) PDF 1.26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元宇宙实现了物理空间、数字空间、心理空间的全面连接与三元融合,人类的生产生活场域将 从物理空间延伸到数字空间,人类认知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方式将更多依赖虚实交互与数据驱动。相比当今社会, 元宇宙劳动将实现劳动对象从有形物到无形物、劳动主体从机器辅助向人机协同、劳动方式从固定属性向跨越 虚实、劳动关系从单一线性到多元弹性的转变。元宇宙劳动将实现生产力的重要突破与生产关系的重大革新, 但其带来的问题与风险也将跨越物理与现实,引发虚实混淆的异化风险、新型劳动下的权益保障问题、智能化 浪潮下的权责之问等挑战。元宇宙劳动作为人类社会未来劳动形态的重要发展趋势,有必要加快政策设计,构 建可信可控的技术发展机制,建立更具韧性的劳动力市场,完善贯通虚实的新业态权责体系,在充分激活其发 展潜力的同时前瞻性地防范化解风险。

    • 零工经济从业者工作时间配置与生活质量:抑制还是促进?

      2023, 37(3):106-124.

      摘要 (14) HTML (0) PDF 1.23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工作时间配置有数量和结构两层含义,具体表现为工作绝对时长、工作相对时长以及各种工作 时间占比。研究基于时间配置视角,将个人生活质量分为工作生活质量、闲暇生活质量、家庭生活质量以及生 理生活质量 4 个维度,以外卖骑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工作时间配 置对零工经济从业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零工经济从业者工作绝对时长变化会产生收入效应、倦 怠效应和替代效应,与工作生活质量呈 M 型非线性关系,与闲暇生活质量、家庭生活质量和生理生活质量均呈 倒 U 型关系;工作相对时长则会通过抑制工作恢复降低工作、闲暇以及生理生活质量;对于外卖骑手而言,对 骑手工作依赖度越高,其生活质量越低。研究建议,应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培养劳动者多维技能,让劳动者 科学管理工作时间,以提升零工经济从业者的生活质量。

主编:吕明涛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237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60/D

创刊时间:1987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